管理登陆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旧版回顾1 旧版回顾2 站内导航 学校宣传片 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
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校园新闻>>院部动态>>继续教育学院>>文章内容
淹城实小开展博物馆系列课程一物一景之堆花糕团
发布时间:2024-10-31 点击: 来源: 录入者:王益群

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非遗”的花种

——淹城实小开展博物馆系列课程一物一景之堆花糕团

堆花糕团是民间建房上梁的重要仪式,正是本次博物馆课程的主角,堆花糕团是常州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社教科重要项目。堆花糕团的产生与兴盛,源于常武地区百姓对美的执着追求及当地深厚传统民俗文化的熏陶,而这项技艺得以传承不息、历久弥新的最关键动因,则是当地匠人热爱能抵岁月长的不懈坚守。

守初心,护非遗.提起非遗,大家常常认为这是家族传承、秘不示人的独家秘笈,而对于非遗项目传承人华娟萍老师来说,最大的心愿则是能够让更多人在知道、喜爱堆花糕团之余,能参与到这门老手艺的传承中来。因此,2024年10月30日华老师在淹城实小开设博物馆系列课程了 “堆花糕团非遗大课堂”,全心为孩子们讲解非遗知识、传授堆花技法。在华老师这样的匠人坚守下,堆花糕团艺术的传承路径和存续空间愈发明朗。本期的博物馆课程,淹城实小的小水滴们在华老师的带领下,继续走进堆花糕团的斑斓国度,一起感受这项颜值与内涵并存的民间技艺背后所蕴含的地方文化风韵。

以匠心,承非遗。堆花糕团需要的工具只有三样:剪刀、镊子、自己打磨的针。活动之初,华老师针对本次的作品,从每一样工具的用法,到每一个步骤的手法,“捏,搓,压,剪,拉......”每一步都详细地介绍。全身鳞甲纹路清,背后鱼尾制技精。一甩鳞甲跳龙门,步步高升喜气迎!在华老师的指尖翻转中,一条栩栩如生的金鱼呈现在大家眼前。

终于到了体验环节,小水滴们在制作第一条鱼的时候,各部位的尺寸,手法的轻重把握不好,做出来的鱼有“胖头鱼”“大尾鱼”“细条鱼”,华老师耐心地帮助孩子们纠正。在老师的精心传授、专业指导下,孩子们动手动脑,用剪刀、镊子、吸管等简单工具,在手中几经捏、搓、压、揉、划、刻,形态各异、活灵活现的小金鱼便塑造完成,再配以荷叶、荷花、莲蓬、水草点缀,拼出了一幅幅妙趣横生的“小鱼嬉戏图。”在手把手的“传习”过程中,堆花糕团技艺在小水滴们稚嫩的指尖“活”了起来。

寄童心,传非遗每一个堆花糕团都是一个小小的世界,色彩斑斓,形态各异,仿佛将整个世界的美好都浓缩在了这小小的面团之中。作为常州非遗,堆花糕团凝结了历代老艺人的艺术智慧和文化创造力,承载着江南特有的艺术价值。小水滴们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不仅是艺术的熏陶,也是传统技艺的传承。 二(3)班的朱彦翰说:“老师的手法特别娴熟,做的堆花糕团非常漂亮。我一开始觉得很难,在老师的帮助下也渐渐掌握了窍门,做到第三只金鱼就熟练起来了。”二(4)班的周米娜说:“我觉得最难的部分是做水草,因为它又小又细,需要耐心地揉搓,一不小心就弄坏了。还有,我觉得传承这项技艺的老师非常了不起,我们应该好好保护非遗文化,不能让它失传。”二(2)班的赖依依说:“我特别期待参加每次的博物馆课程。课堂上,华老师制作的各种颜色鲜艳,造型栩栩如生的堆花糕团给我们美的享受,我也切身体会到制作工艺的复杂。这种民间艺术体验让我更熟悉我们的本土文化,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乡。”

华老师看着大家的作品开心地笑道:“制作堆花糕团的本领你们学在了手里谁都抢不走,在家看到家长做糕点的时候,大家可以把学到的本领露一手,让堆花糕团能够传承下去。”

“执着于心、传承于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积淀于历史长河的地域文化记忆,是深植于民间的共同乡愁与精神家园。此次淹城实小携手武进博物馆将“堆花糕团”非遗课程走进校园,不仅传播了非物质文化,更是让小水滴们近距离感受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希望通过这样有趣的课程继续发扬常州的非遗文化,让这美丽的瑰宝代代相传。

淹城实小开启的博物馆系列课程,以其独特的资源和环境,为小水滴们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学习空间。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直接与历史对话、与艺术交流,这种直观和互动的学习方式,往往比书本上的文字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将课堂搬到博物馆,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不啻微芒,造炬成阳,淹城实小在启智润心的征途上破浪前行。

(撰稿/顾静 摄影/山志峰 审核/吴文杰)

1华老师授课中.png

(华老师授课中)

2辅导学生.jpg

(辅导学生)

3辅导学生.png

(辅导学生)

4精心示范.jpg

(精心示范)

5学生认真创作.png

(学生认真创作)

6学生认真创作.jpg

(学生认真创作)

7学生作品展示.jpg

(学生作品展示)

8学生作品展示.jpg

(学生作品展示)

9学生作品展示.jpg

(学生作品展示)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电话:0519-89855066 传真:0519-89855060 邮编:21316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延政中大道6号 邮箱:czsgjzyjs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 学校公众号

  • 学校订阅号

  • 常高职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