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莺歌燕舞日,又到粽味飘香时。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端午节文化,6月2日,“学典故”、“画鸭蛋”、“编手绳”、“做香囊”、“勾蛋袋” 等活动在我校金东方“学习苑”三楼多功能厅精彩呈现。本次活动由我校继教院与金东方“手工坊”学习共同体联合举办。金建勇理事长、我校志愿者教师和金东方“学习苑”居民共200余人欢聚一堂,共同迎接端午佳节的到来。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张咏梅老师首先为大家讲解端午节的起源与历史文化传承。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是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当代中国人通过赛龙舟、包粽子、制香囊等标志性的活动来温习传统文化、寄托美好的愿景。
接着,“端午集市”开市啦!“画鸭蛋”、“编手绳”、“做香囊”、“勾蛋袋”四个方阵的座位座无虚席,老年学员们纷纷选择各自感兴趣的活动进行学习。
来到“勾蛋袋”的方阵队伍,顾晓霞老师正在手把手的带领大家制作。把不同颜色的线套在线圈上,分别对折并打上七节可以活动的结,再将每组相连的两根彩线按一厘米的长度进行编结……一个个色彩缤纷的蛋袋在老年学员的巧手中得以诞生。按照民间习俗,把煮熟的鸭蛋装进编好的蛋袋中悬挂起来,含有“快乐成长,幸福平安”的寓意。大家纷纷表示,要将这美好的寓意传递给自己的孙辈们,让他们也感受一下传统文化的魅力。
民间曾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佩戴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疾病的方法。孙晓丹老师和金东方手工协会的阿姨们为大家准备了各式各样的香包、以及中药原料。大家边了解不同种类中草药的相关用途,边拿起捣药锤、药碾子将挑选好的草药捣碾成了适于制作香包的碎末,再将草药碎末一点点装进香包袋,制作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香囊!
一旁,同时进行的是画鸭蛋方阵,薛霞老师拿出了提前准备好的彩绘鸭蛋样品,引导老年学员边欣赏,边互动交流端午节习俗。创作中,老年学员们大胆运用不同颜色和线条表现彩蛋上的花纹,学习左右两手配合,感受在球体上绘画的技巧,体会了彩绘蛋的乐趣。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大家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在这个地方打一个结,接着看一下另一根线是不是可以拉动,然后再从另一根线的位置打一个结,这样操作的话,两个结的位置就可以拉动,大家可以根据对方的手掌宽度来调整五彩绳手链,然后拉紧进行固定。”周一萍老师拿着一根五彩绳进行示范教学,老年学员也拿起五彩绳跟着学。不一会儿,认真学习的学员热情高涨,都能做成自己的五彩绳手链,并开心的戴在手腕上了。
近年来,继教院注重围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线上线下结合,深入挖掘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内涵、道德规范和人文精神,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创新载体、丰富形式,不断在社区教育活动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真正让传统节日成为“人民的节日”、“老百姓的节日”。
(撰稿、摄影/蒋心慈 审核/吴文杰)
(学典故)
(编手绳)
(做香囊)
(画鸭蛋)
(钩蛋袋)
(活动现场)
(活动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