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登陆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旧版回顾1 旧版回顾2 站内导航 学校宣传片 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
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校园新闻>>院部动态>>建筑工程学院>>文章内容
常高职“职业教育对分 课堂”系列(39):对分课堂:一场潜移默化的课堂变革
发布时间:2021-07-06 点击: 来源: 录入者:刘爱华

对分课堂看似简单却行之有效,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效。在具体课堂落实中我惊喜的发现大多学生是喜欢并能积极参与其中的,师生关系融洽,上课有时就是一场畅快淋漓的比赛,师生都拼命的向前奔跑。这是一场潜移默化的课堂变革,最终实现的是师生共进,教学相长。

一、对分课堂的认识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发布与落实,职业教育发展越加蓬勃,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变得尤为重要。那如何突破传统教学呢?很多教育学家诸多尝试。其中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提出了“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看似简单却有效,形式普通却理念新颖,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效。

“对分课堂”教学理念和模式在刘爱华老师的引领下在我校生根发芽。从课题组成员到全国高校建筑装饰对分课堂工作室副组长,我一点一滴的深刻认识了“对分课堂”。

“对分课堂”形式上结合了讲授和讨论环节,把课堂时间进行合理划分,一半留给教师进行知识讲授,一半留给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当堂对分”是在一堂课或一次课上实施完整知识点的教学。比如在一节45分钟的课,教师先讲授20分钟,然后给出相关习题;学生进行5分钟的自主学习并完成习题;接着小组进行8分钟讨论,互帮互助;最后留7分钟时间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带着全班进行交流。“隔堂对分”则是把一个知识点跨越2节课或2次课实施的教学,每次课前一半时间用于讨论和交流前一次课上学习的内容;除了最后一周外,每周课堂的后一半时间都是用于讲授新知识;先温故后知新。不管是当堂对分还是隔堂对分都可以把教学时间进行了划分,分别为教师知识讲授、学生内化吸收和组织课堂讨论三阶段。

二、对分课堂的应用

张学新教授首创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将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等运用于教学实践,教学理经各学校实践后得以确认推广。虽然张学新教授从没有对学习小组明确的表述,给人感觉学习小组的选择安排,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但事实上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5 个环节能否科学落实,与是否能建设高效的合作学习小组有一定的因果联系。因此,我的对分课堂的实施从分组开始。学生的智商和情商是不一致的,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学生分为 4 种类型:聪明勤奋的、聪明不太勤奋的、不太聪明不太勤奋的、不聪明不勤奋的。按照 4 人 1 组的原则,同组异质,组间同质,这样按照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每个组讨论的时候就可以有效实施“兵教兵”,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真正实现生生互动。

当然,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亮考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鼓励学生在写作业和小组讨论过程中进行反思,记录自己学习、思考的感受和体会,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同时完成“亮考帮”。“亮闪闪”列出学习、讨论过程中自己感受最深、受益最大、最欣赏的内容;“考考你”列出自己弄懂了,但觉得别人可能存在困惑的地方,用来挑战别人;“帮帮我”列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讨论时求助别人。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不能因为一种新教学模式的诞生而给予过多的肯定,并去排斥甚至贬低那些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于不同的校情和学情,应该采取简单高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去尝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对分课堂”的提出在一定程度可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让我们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符合现代教学的主流思想。

三、课堂变革的实效

1.学生层面的变化

心态转变,主动学习。课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与学生息息相关,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听课要认真、作业要独立,讨论须积极,发言要踊跃。慢慢的由被迫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躲避学习转变为积极展现,学习心态逐渐发生变化,认为学习不再无关而是自己的事情。

成绩提升,开心收获。对分课堂的实施,对于学生成绩的提升有明显的变化,而学生在感受到自我成长时会获得成就感,从而产生良性循环,越发刺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能力提升,学风浓郁。对分课堂对学生而言是需要动用心、口、手综合学习的事情,需要准备更多,思考更多,因而也更能锻炼学生。从实践中我发现学生能较快接受这样的模式,并开始认真对待每一次参与课堂的机会。不管是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组织能力,还是合作学习、自主学习都得到提升。事实上不知不觉中已改善了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学习更加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的学生越来越多,敢于表达自己主张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他们在“亮考帮”下共同提升,班级学风浓郁。

2.教师层面的变化

对分课堂中教师给学生创造了许多展现自我的机会,引导学生多思、多说、多练,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赞美,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从教师那获得了许多成长的机会,学会用心、用口、用手,在收获知识、提高成绩中提升能力,并且尊重教师的教导。教师也从学生那获得了尊重和认可,学会思考、学会设计,更加关注课堂的组织和教学的实效。师生关系和谐,互相认同,教学互促,从而也更有利于教与学质量的提高。

对于教师而言,也许不能直接量化对分课堂应用后的成效,但对于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把控能力、机智应变能力以及对学生的学情掌握程度等都发生了潜移默化的促进,对于培养优秀教师,提升教学能力非常有帮助,而对于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更是不遗余力。

(撰写/吴国琴 审核/刘爱华)


8.png

(学生层面变化)

9.jpg

(学生层面变化)

I3LCYT7M3B16]Y4UHEA88(E.png

(教师层面变化)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电话:0519-89855066 传真:0519-89855060 邮编:21316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延政中大道6号 邮箱:czsgjzyjs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 学校公众号

  • 学校订阅号

  • 常高职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