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对知识、能力内化的过程是美术课必要的环节,而往往又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最容易忽视的部分。我在教学设计中安排了递进式的“内化”。
第一、练习环节
是学生对教师新授内容进行内化的过程,恰当地选择练习的内容能在短时间内呈现出如鉴赏错误、美术语言表达错误等问题,便于学生间的交流反馈,也能检验学生练习结果的和提升能力。
第二、交流环节
通过分享鉴赏结果,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通过选用恰当的工具材料(可反复黏贴的形状各异的磁条等)落实美术语言,让学生大胆去尝试,体验排版的乐趣,引导学生进行班级讨论,激活学生内在情感,增强表现愿望。学生们团结协作,集思广益,很快就罗列出多个排版方案,有助于独立创作。创作环节是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进一步内化和迁移。练习、交流中创设任务情境帮助学生将已有认知和新知识相融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作,可谓事半功倍。
第三、评价环节
评价环节是检验知识掌握情况的深层次内化。首先设计的是组内展评,让学生在相对放松的状态下更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吸取他人设计思路、方法,积累设计经验,强化设计能力的过程。实际授课时也有小组的学生在这一环节大胆地要求老师参与讨论,让老师分享一下想法或评判一下其他同学的修改意见是否合理。基于组内的交流,在接下来的班级展评时,各小组代表语言表述做到了胸有成竹,对作品的评价的语言表述基本上能使用美术语言。
(撰稿/钱怡 摄影/刘爱华 审核/刘爱华)
(独学内化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