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登陆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旧版回顾1 旧版回顾2 站内导航 学校宣传片 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
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校园新闻>>院部动态>>机械工程学院>>文章内容
人物专访:吴建平
发布时间:2020-06-04 点击: 来源: 录入者:wjzjzx

用专家来培养未来的专家,用大师来培养未来的大师。职业学校教师如何找准定位,如何发展自我,如何教育、引导、培养好每一位学生,一直是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多年来,机械工程学院吴建平老师怀着对职教事业的高度的热情,积极奋战在工作一线,在教育教学改革和技能竞赛指导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职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个人简介:

吴建平.jpg

吴建平,男,1975年出生,中共党员。2012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工具钳工高级技师,常州市技工院校专业带头人。长期从事机械设计制造、数控技术、钳工实训教学。2009年、2014年、2017年、2018年,他辅导的学生获得中职装配钳工项目江苏省一等奖,2010年他获得钳工项目江苏省一等奖,2017年,他辅导的学生获得中职机械装调技术项目全国一等奖,本人获得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奖。近五年参与省级课题两个,市级课题一个,获省级教学成果、教研成果奖四次。2020年他所带“中德合作胡格模式”教研组获常州市第一届职业学校优秀教研组称号。

采访:

采访者:王诚彦(以下简称“王”)

受访者:吴建平(以下简称“吴”)

IMG_20200528_083742.jpg

王:《人物专访》是我们机械工程学院网站新开辟的一个栏目。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栏目多挖掘身边人、身边事和身边的榜样。通过访谈栏目,让师生了解身边平凡人的成长历程,引发师生对职业和专业发展的思考,引导教师重新审视职业定位和岗位价值,彰显普通师生的代表性、先进性和感召力。您是我们第一期采访的优秀教师,感谢接受采访。作为一线老师,您已经从事职教工作25年,也取得了很多成绩,是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代表。在您的成长经历中不乏对职业教育的执著,也贯穿了对教育工作的不懈努力和不断追求。首先请您谈一谈在成长过程中的大概经历。

吴:我是1996年参加工作的,当时年纪轻,有干劲,总觉得在专业上没有太大问题。随着工作经历的增加,发现自己在教学和个人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此后我一方面参加学历进修,另一方面积极向优秀教师和老教师学习,自发组织团队,在团队中逐步成长。2014年我主动要求加入中德合作“胡格模式”教学团队,逼着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提升。到今年为止,我所带领的教研组已经成为常州市第一届职业学校优秀教研组。教研组围绕这个项目也取得了很多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成绩。

我从97年就开始参加技能竞赛了。从一开始的“参与者”,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慢慢地获得三等奖、二等奖、金牌,直到国赛金牌。这么多年的比赛,是一个长时间积累沉淀的过程,这对于年轻教师,应该是一个启示。学习使人快乐不是一句空话,我今后还会不断学习,因为只有学习才会有成就感。

吴建平:国家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1705).jpg

王:技能大赛压力虽大,但是挑战了自我,个人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那么对于技能大赛如何在教学中转化为成果,您有哪些经验?

吴:我也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就个人来说,我觉得技能大赛挖掘了我的潜力,让我做事更加细致,并且通过细致的工作获得了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王:更多体现为规范化、标准化?

吴:是的,是规范。技能大赛会逼着你不断思考,怎么做效果更好、效率更高。通过不断雕琢,不仅学生技能水平在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学、技能都会有提升。如果不从事技能教学的话,你平时不会想得这么细。因为平常的教学只是有一个框架,相对而言细节的打磨少一些。而竞赛项目涉及到多个模块的综合运用。大赛会逼着你去学更多的专业知识,相互贯通,并且不断拓展、细化。教师的专业知识丰富了,能教给学生也更多,自己也更自信了。

王:技能教学体现了大专业的多课程融合。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理论基础,可以通过技能大赛融会贯通,请谈谈您的体会。

吴:技能竞赛的每个项目包含的内容都很多。比如说我所负责的这个工具钳工项目,里面包含了机械装调、钳工操作、计算机绘图及专业理论四大块。其中仅机械装调就几乎把机械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都融合进去了。计算机绘图这块,要求选手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绘图软件使用方法,还需掌握机械制图、公差配合、机械设计基础等等方面的知识及运用。

课堂教学.jpg

王:虽然我们很少机会到企业参与一些实践性的课题,但是通过技能大赛,老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大赛这个平台确实能培养人,它给了我们大胆想像,小心求证的机会,理论教学中的一些想法,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得到验证。

德国的胡格教学法,您也是很有发言权的。在我们的大专业中要铺开项目化教学,通过几年实践,您觉得胡格教学法有没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胡格培训学习.jpg

吴:技能大赛促进了我的专业发展,胡格教学对我的教学能力起到非常大的提升作用。胡格教学的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许多方面,给我焕然一新的感觉。以前课堂上大多是老师讲学生听,胡格教学在课堂中基本是学生在做,老师在看。表象是老师脱离课堂,实际是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胡格教学中有一个观点,书本上有些知识很快就会过时,所以教师不能一味的教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要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能力。比如如何快速的从众多文字中提取关键的内容,知道从哪些地方有自身需要的知识并能快速的找到它。在能力的培养方面,除了学习能力、方法能力外,还有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比如在社会能力方面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日常的机床打扫、工具摆放、量具保养,都要严格的按照规范的要求来做。还有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交谈、沟通、协调能力。我是14级第一届中德班班主任,那个班可能是当时全校入学分数最低的一个班。经过几年培养,那些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就变自信了,你能感受到他们明显的变化,这就是一种进步。

王:胡格实验班在学生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种好的方法,是否具有可复制性?

吴:胡格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关于模式的推广问题,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和研究。胡格教学占用资源比较多,对师资配备,对场地、设备要求也比较高,投入相对较大。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花大精力去开发项目,项目要涵盖课程中学生必需掌握的全部知识。再者就是教师团队的学习,因为它毕竟跟传统教学方法不一样,老师要去改,要去学,不光是上一两门课,而是实践理论都要上,车铣钳工都要会,这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团队的任课老师,包括那些经常来听课的老师,正尝试着向外面拓展,把这种教学方法运用到普通班。

教学研讨.jpg

王:下一步, 我们要依托胡格团队,在其他的课程、项目中进行重点突破,把这些成功经验进行复制、移植、创新。一是更大范围组建教师团队,由若干团队负责若干项目;二是团队要对胡格教学方法有更多了解学习,要能适应基于胡格教学法的项目教学开展。

作为一名工作多年,各方面成绩突出、经验丰富的教师,您对我们学院学生的教育教学有怎样的定位?作为新时代教师,您认为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和完善?

吴:我们学院是职业院校,是为众多企业培养符合他们需求的员工,同时还需让我们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领域的设备设施以及技术、工艺应用越来越先进,现代化企业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工作任务越来越复杂,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离企业的需求出现越来越大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在团队工作方面的能力和掌握快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王:最后请谈谈对职业教育有哪些期盼?您觉得它应该是怎么样的?

吴:最近几年国家一直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我们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重在教育,缺少职业”的现象。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依托校企合作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还需企业和学校双方深入的交流,做出更多的合作,也需要社会和家庭创造更好的氛围。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大批的“大国工匠”,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王:教师培养学生,应该用钻研学科的精神、态度、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把教师对专业的敬畏、专注、不懈追求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在学生的内心播撒种子,生根发芽,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创新的实践者,这样我们的事业、民族、国家才更有希望和未来。这条路很长,我们要做的事还很多,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该有这样的职业理想与情怀!再次感谢吴老师,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谢谢!

(栏目策划:吴伟锋 审核:王诚彦)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电话:0519-89855066 传真:0519-89855060 邮编:21316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延政中大道6号 邮箱:czsgjzyjs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 学校公众号

  • 学校订阅号

  • 常高职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