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盏心灯 助人自助
——洪夏丽积极心理辅导技术指导站首次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
为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爱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提升学校心理教师、德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2025年4月29日下午,洪夏丽积极心理辅导技术指导站的成员们聚集在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团辅室,聚焦“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共情技术研训”主题,开展了破冰和研训活动。
活动伊始,徐与捷老师通过趣味活动来破冰暖场、相互熟悉、凝聚团队。洪老师以共情技术为主题,为成员们带来了一场生动实用的知识盛宴。在研训中,洪老师从共情的基础理论、共情技术的核心步骤、无效共情的常见类型、经典共情和积极共情及有效共情五个层次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共情技术。她指出在青少年的心灵迷宫里,共情技术是那把能打开心门的金钥匙,我们要看见学生,用看见去达成联结和理解,用看见去撬动学生的成长。随着讲座的推进,洪老师通过丰富的案例和个案练习场景,进一步揭示了共情在青少年心理辅导和家庭会谈中的的重要作用。成员通过无效沟通和有效沟通的对比练习,提升了共情能力,学会了避免共情的常见误区,增强了专业边界意识。
在关于不同年龄段共情差异与特点的讨论中,成员积极参与,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小学段代表吴甬洁老师认为,低龄段儿童适合采用非语言信息共情,此部分班主任做得多,中高年级儿童女孩采用适当的自我暴露效果好,高年级儿童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希望被尊重和平等对待。初中段代表沈娇老师分享了最近的一个案例,以倾听为主但效果显著,分析可能和自身非语言信息参与共情有关,引发大家深思,咨询师的表达不在多,要更加注重身体语言,且初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大爆发阶段,自我探索较多,特别需要自我表达。高中段代表王稳老师提到很多来访者博学强智,咨询师以倾听为主,表达中传达欣赏,来访者受益。这也引发了普高学生和职校生的来访的差异性思考,职校生咨询师代表许彩霞老师分享自己在咨询中多采用积极关注,发现来访学生内在资源和潜在品质,助力职校生重获自身成长力量。成人阶段由礼嘉实验的曹启昕老师分享,曹老师通过对社会个案和大学生个案的咨询经验分享,打开了大家新的视野。
最后的模拟练习环节更是精彩纷呈、气氛热烈。活动结束后,成员们仍意犹未尽地交流自己在教育中的各种困惑,部分老师有感而发,在群内留下许多延伸性思考。
在这里,每一次相聚都是赋能和滋养,每一次研修都是思维的碰撞与激荡。我们带着在这里的收获和滋养且思、且感、且悟、且行,在各自的心育工作中不断投入和更新。我们彼此相依相靠、同心同行,将继续探索学习积极心理辅导技术,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蓬勃开展,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撰稿/钱玟琦 摄影/赵梁 审核/姚成金)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