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准对接汽车产业智能化、电动化转型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改革,2025年6月5日上午,汽车工程学院在12号楼406会议室召开2025年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暨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江苏理工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副院长倪彰,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学院书记吴海东,以及明都汽车集团、宝尊集团、中天日新等企业专家近十人组成专家团队莅临指导。我校副校长张晓松、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妍、教务科副科长张朋涛及专业负责人刁慧平、王平等出席会议。会议由王妍副院长主持。
会议伊始,张晓松副校长致欢迎词。他首先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并就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工作提出三点重要建议:一要立足五年一贯制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二要坚持以“就业导向、技能核心、工学交替”为原则,突出产教融合特色;三要充分发挥现代学徒制项目优势,实现从学校“学中做”到企业“做中学”的育人模式转变。
随后,会议举行2025年度汽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张晓松副校长为本年度新增委员颁发聘书,进一步充实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库,为学院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强大的智力支持。
在汇报与论证环节,王妍副院长介绍了学院专业建设新布局,重点阐述了本年度新增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的建设规划,强调构建“技术迭代驱动课程更新技术迭代驱动课程更新”的建设理念。专业负责人刁慧平、王平等分别汇报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基于详实的企业调研数据,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模块化优化。与会专家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展开深入研讨,一致赞同在课程中融入直播运营系列课程,认为此举能贴近时代发展,把握时代脉搏。高校专家从专业建设角度,建议优化汽车智能技术课程体系设计,突出程序开发与系统集成能力培养;企业专家则聚焦新能源三电技术、智能座舱系统等前沿领域,对实践教学环节提出建设性意见,强调了低压电工作业证考工的重要性。企业专家们也希望能够通过延长企业实习周期、优化“提前入企”培养模式等方式,切实提升人才岗位适应能力。
王妍副院长在总结会议时强调,下一步学院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快速响应,完善方案。组织专业团队逐条梳理专家意见,再次进行修订,确保方案与企业需求“零脱节”; 二是强化落实,动态优化。建立人才培养方案跟踪反馈机制,定期邀请企业参与教学评价,实现“培养-就业-改进”闭环管理; 三是拓展合作,资源共享。以本次会议为契机,与企业、高校共建实训平台、师资团队,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学情特点和发展需求,与会人员还就2026届毕业生资格条件进行了充分讨论,拟对现行毕业要求作出适应性调整。
此次论证会的成功召开,为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有力推动“校-校”“校-企”在人才培养领域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学院将进一步完善“产业引领、校企协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持续优化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为区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优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撰稿/王妍 摄影/马萃、张朋涛 审核/孙国华)
(汽车工程学院召开2025年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暨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张晓松副校长致欢迎词)
(颁发聘书)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