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劳动之姿 立青年之志
——武进区张娇名教师工作室联盟主题活动圆满结束
为充分发挥名班主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 深化校际合作,共享育人智慧,推动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促进德育工作的改革创新,2025年6月12日下午,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指导下,武进区张娇名教师工作室在市高景瑞“鸿雁”名班主任工作室引领下,携手区、校多个名教师工作室举行了“展劳动之姿,立青年之志”主题联盟活动。
出席此次活动的有,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教教研员朱玫蓉、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工作处主任姚成金、常州市程珏“养成教育”名班主任工作室、常州市吴蓉“医路有你”名班主任工作室、武进区张娇名教师工作室、武进区杨科、虞赛玉名班主任工作室和江苏省常州市体育运动学校以及常高职李小燕、张娇名班主任工作室、常高职成玉亭、徐晨名班主任工作室、常高职蒋华平名班主任工作室、常高职姜楠名班主任工作室及常高职钱琴、周丽萍追光名班主任工作室的领衔人和工作室成员,张丽云老师主持了本次活动。
活动在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行政楼702会议室拉开了帷幕,学工处主任姚成金在致辞中介绍了本校的生源情况和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情况,充分的肯定了工作室取得的成绩和发挥的作用。
紧接着,领导和工作室联盟的成员观摩了吴静媛《承非遗 扬匠心 践礼仪》、高景瑞《厚植青春匠心争做大国工匠》的主题班会。
评课环节,各工作室领衔人吴蓉、程珏、张娇、虞赛玉等老师从主题班会立意、思政教育实效性、环节设计创新性、学生参与深度、与时代元素融合度等维度进行了精准点评,达到了互学互鉴、深化认识、示范引领的良好效果。
吴蓉老师认为,高景瑞老师的主题班会《厚植青春匠心 争做大国工匠》是一堂准备充分、设计合理、目标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互动性强、导向突出的优秀主题班会。紧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目标设定科学合理,层层递进,六个环节结构清晰,成功地将宏大的国家主题“工匠精神”转化为学生可感知、可理解、可践行的具体行动,紧密结合了学生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学习内驱力,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张娇老师认为,吴静媛、高景瑞老师开设的主题班会研究目的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且触动心灵、激发志向、指导行动。从而赋能学生终身职业发展,帮助学生认识到,无论未来在何种岗位,“匠心”所代表的卓越品质和职业精神都是其实现个人价值、获得职业尊严、赢得社会尊重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系统研究和深入互动,使学生真正理解“青春匠心”的价值,认同“大国工匠”的崇高,并以此为指引,明确个人成长路径,将追求卓越、报效国家的种子深植于心,外化于行,为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的思想和行动基础。
研讨交流环节,吴蓉老师作题为《筑牢“心”防线:职校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中的角色担当》的讲座。她结合真实案例,深入剖析了班主任如何精准识别预警信号、有效沟通疏导及构建支持系统, 给出了极具操作性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教教研员朱玫蓉老师以《中高职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班级管理云维生态建构》为题作专题讲座,基于班会课实践,系统阐释了遵循中高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分阶段梯度培养学习习惯的育人逻辑,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自主管理生态的核心理念, 传递出“赋能学生、生态育人”的教育智慧。
在活动尾声的专业点评中,朱玫蓉老师将理论与实践观察项融合,高度肯定本次“劳动+匠心+志向”职教德育模式的实践价值,强调需进一步深化成果转化并探索推广路径。她从学术视角指出未来方向:应着力深化校企协同机制,将班级生态管理理念延伸至职业场景;完善生涯规划体系,把学习习惯培养与终身成长需求相衔接,为职教德育的系统化、长效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指引。
以匠心筑梦,以联盟聚慧。本次活动通过班会示范、智慧碰撞、专家引领,为职教德育注入新动能。武进区张娇名工作室将持续辐射,携手同行,赋能班主任点亮时代工匠的成长灯塔!
(撰稿/张娇 摄影/高景瑞、周一萍 审核/徐志兴)
(姚成金主任致辞)
(高景瑞老师主题班会课)
(吴静媛老师主题班会课)
(评课中)
(朱玫蓉老师作专题讲座)
(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