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我院25331班一堂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课火出了圈。在这堂课上,同学们不再是埋头书本,而是纷纷拿起熨斗、饺子皮、馄饨皮,在班主任杨毅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熨烫日常衣物和中式面点制作,亲身体验“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乐趣。
课程伊始,杨毅老师首先讲解了衣物熨烫的基本要领和面点制作的传统技艺。与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不同,杨老师采用“分组协作、人人动手”的教学形式,将课堂变成了一场生活技能的实践乐园。
熨烫时,同学们小心翼翼地将衬衫、裤子挂好,按照老师指导的温度控制和熨烫手法,一丝不苟地操作。原本皱巴巴的衣物经过同学们的巧手变得平整服帖,成就感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在面点制作时,更是欢声笑语不断,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练习捏、包,动作从生疏到熟练,馅料是同学们临时找的,有“石榴”馅、“粉笔”馅、“纸团”馅等等,创意层出不穷。不一会儿,形态各异的饺子和馄饨就摆满了课桌,虽然有些“作品”造型独特,但整个过程充满了探索与合作的快乐。
“没想到劳动课这么有意思!”一位同学一边展示自己包的“元宝饺”一边兴奋地说,“以前在家很少做这些,觉得很难,现在和同学们一起做,互相学习,发现一点也不难,还特别有成就感!”
班主任杨毅老师表示,劳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态度。设计这门课,就是希望他们能掌握这些必备的生活技能,感受劳动的价值与乐趣,从而更积极、更从容地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本节课气氛生动活泼,教学形式新颖有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同学们在亲手实践中不仅掌握了实用的生活技巧,更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魅力和劳动创造的喜悦,真正实现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教学目标,为传统的劳动教育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撰稿、摄影/杨毅 审核/孙国华)
(学熨衣服)
(学包馄饨、饺子)